結  縁  巴 哥

  佛教很重視縁份,所以才説:「未成佛道,先結善縁。」,而且縁是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成串結成。慧開法師便曾擧例説:「佛光山的滴水坊毎天要給來客倒茶水數千杯。如果毎杯都擺出晩娘面孔待客,您想來生,這個悪縁可就真没完没了。」當我聽到這段開示時,我可汗流夾背渾身不自在。因為回想這走過的一生,可真不知結了多少悪縁呢?

 很多人學佛後便很懂得要布施或寄付,甚至來者不拒,有廟就捐。有時我看了都會替他緊張兩把,因為您真了解「因果」觀念,必然會三思而行。擧個例子:如果您所寄付的廟宇,其信徒是以殺鶏烤鴨當做祭品,那您豈不是助殺?如果您寄付的團體是非法、暴亂、危害治安,那麼在因果上您豈不是成為共犯呢?佛教説的「八正道」,第一個便是「正知正見」。没有正知正見就成為盲信盲從。

 結縁並不是只有靠財物而已。正如星雲大師所説的:一句好話、一個微笑、一聲招呼…都可以和大家結個好縁。甚至發揮自己的一點専長,就能結個建寺的萬人縁。例如:

 東晉哀帝興寧元年(西元363年),沙門慧力奉詔於建業創建瓦官寺。為幫寺裏籌集費用,慧力法師親自主持講經法會,請朝臣名士布施財物。士庶皆擧財捐之,朝賢捐助者不過十萬錢。時貧儒顧愷之大筆一揮就寫了百萬錢,衆人皆異常驚訝,以為他年少氣盛,故作驚人之擧而已。

 顧愷之風流倜儻,才藝超群,尤其擅長畫人畫物,點睛更是傳神。不久,顧愷之在瓦官寺的一面粉牆畫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維摩詰居士像,獨缺眼睛,因而廣揚全城。點睛之日擠滿了觀畫的信衆。顧愷之環視四周,瀟灑自如地拿起畫筆朝壁畫點去。刹那間,維摩詰居士神釆倍増,滿室生輝。顧愷之拱手道:「請諸位為瓦官寺各盡其力,布施錢財。」信衆踴躍捐輸,共集結錢百萬。

 佛教説的「因果」,其實是因、縁、果的簡稱。「菩薩畏因,衆生懼果」,縁就像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一様,一個善縁、悪縁或許就會改變您未來的人生,您説「結縁」豈不是非常重要嗎?